NCI-H209人小細胞肺癌細胞系
NCI-H209人小細胞肺癌細胞系是研究小細胞肺癌(SCLC)的重要模型,因具備典型的神經內分泌特征和強成瘤性,在肺癌發病機制、藥物研發及轉移機制研究中應用廣泛,為解析 SCLC 的惡性生物學行為提供了可靠工具。
來源與背景:該細胞系于 1978 年從一名 55 歲男性 SCLC 患者的胸腔積液中分離建立,屬于經典的小細胞肺癌細胞系。與其他 SCLC 細胞系(如 NCI-H446)相比,其更貼近臨床廣泛期 SCLC 的生物學特征,尤其適合研究 SCLC 的神經內分泌分化及hua療耐藥機制,為探索 “SCLC 發生 - 進展 - 轉移" 的完整過程提供了理想樣本,填bu了 SCLC 惡性進展研究模型的空白。其明確的來源和穩定的傳代特性,使其成為 SCLC 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的重要橋梁。
細胞特性:形態上呈小圓形或短梭形,細胞體積較小,核質比高,細胞質少,可見神經內分泌顆粒,細胞核圓形或橢圓形,染色質致密,核仁不明顯,具有 SCLC 的典型形態特征。核心特性為強神經內分泌表型,高表達神經內分泌標志物,如突觸素(Syn)、嗜鉻粒蛋白 A(CgA)、神經細胞黏附分子(NCAM/CD56),這些標志物的表達水平可作為評估細胞功能狀態的重要指標;高增殖與成瘤能力,體外培養時增殖速度快,細胞倍增時間約 36-40 小時,克隆形成率約 60%,在裸鼠模型中接種后 2-3 周即可形成明顯腫瘤,成瘤率達 100%,且腫瘤組織能維持神經內分泌特征,模擬臨床 SCLC 的快速生長特性;早期轉移潛能,具有強侵襲能力,Transwell 實驗顯示其穿透基質膜的能力顯著高于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系,高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MMP-2、MMP-9),在裸鼠模型中可發生淋巴結及肺內轉移,模擬 SCLC 的早期轉移特征。傳代時采用常規消化液處理,傳代比例 1:4-1:6,連續傳代 50 次后仍能保持穩定的神經內分泌表型和增殖特性。
培養條件:適宜采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RPMI-1640 培養基,添加 2mM 谷an酰胺和 1% 抗菌混合液以維持細胞活性。培養環境需控制在 37℃、5% CO?飽和濕度,每 2-3 天更換一次培養基,細胞密度維持在 1×10?-1×10?個 /ml 之間,密度過高會導致細胞聚集成團并影響活性。與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系不同,其對營養缺乏敏感,培養基中葡萄糖濃度需維持在 5.5mM,過低會顯著抑制其增殖,傳代時用常規消化液處理 2-3 分鐘,輕柔吹打以獲得單細胞懸液,避免劇烈操作導致細胞損傷。
檢測鑒定:經微生物篩查,無支原體、細菌、真菌及常見病毒污染,符合實驗細胞質量標準。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顯示,Syn、CgA、CD56 呈強陽性表達,細胞角蛋白(CK)部分陽性,符合 SCLC 的分子特征。染色體核型分析呈現亞四倍體核型,存在多種染色體異常,包括 3p 缺失、5q 擴增、17p 缺失等,與臨床 SCLC 患者的遺傳學改變高度吻合。功能驗證實驗中,經 forskolin(一種環腺苷酸誘導劑)處理后,神經內分泌標志物表達進一步上調,驗證其神經內分泌分化潛能;裸鼠皮下接種后形成的腫瘤組織病理形態與原發灶一致,免疫組化顯示 Syn 和 CgA 陽性,證實其體內成瘤特性。
應用領域:在發病機制研究中,該細胞系常用于解析神經內分泌分化異常在 SCLC 中的作用,研究發現其 ASCL1(一種神經內分泌轉錄因子)高表達,通過激活下游靶基因促進細胞異常增殖和神經內分泌表型維持,為理解 SCLC 的分子起源提供了關鍵線索。在藥物研發方面,適用于評估 SCLC 治療藥物的療效,通過檢測藥物對細胞增殖及凋亡的影響,篩選能有效抑制 SCLC 生長的候選藥物,如某些靶向 Bcl-2 家族的抑制劑可顯著提高其凋亡率。在耐藥機制研究中,是探索 SCLC hua療耐藥的常用模型,通過構建耐藥亞株發現,ABCG2 過表達與藥物外排增加相關,抑制 ABCG2 可恢復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為逆轉 SCLC 耐藥提供了潛在靶點。此外,該細胞系可用于研究腫瘤微環境對 SCLC 的影響,與巨噬細胞共培養可增強其侵襲能力,為解析微環境介導的惡性進展機制提供實驗基礎。
該細胞系的優勢在于能穩定模擬 SCLC 的神經內分泌特征和早期轉移潛能,為研究 SCLC 的 “快速進展 - 早期轉移" 特性提供了理想模型。通過與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系的對比實驗,可清晰區分兩類肺癌的生物學差異,為 SCLC 特異性治療策略的制定提供實驗依據。
總之,NCI-H209 人小細胞肺癌細胞系憑借其典型的 SCLC 特征和穩定的生物學特性,成為連接 SCLC 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的重要橋梁,為解析 SCLC 的發病機制、開發新型靶向藥物及優化治療方案提供了堅實的實驗基礎。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