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綿羊肺成纖維細胞系
SLT綿羊肺成纖維細胞系作為針對綿羊肺部成纖維組織的特異性細胞模型,在反芻動物呼吸系統發育機制、損傷修復及肺部疾病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它的建立為深入探究綿羊肺成纖維細胞的生理功能、與肺泡上皮細胞的相互作用以及病原體感染機制等提供了穩定的體外研究平臺,對綿羊養殖業的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綿羊作為重要的反芻動物,在畜牧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呼吸系統的健康直接關系到養殖效益。肺成纖維細胞作為肺部間質的主要細胞成分,承擔著合成細胞外基質、維持肺組織結構完整性、參與肺部損傷修復等關鍵作用,其功能異常會導致肺纖維化等疾病,影響肺部正常功能。在養殖過程中,綿羊的肺部易受氣候變化、病原微生物侵襲、粉塵刺激等因素影響,引發肺炎、肺膿腫等疾病,導致生長遲緩、死亡率上升。因此,建立 SLT 綿羊肺成纖維細胞系,對于揭示肺部生理機制、研發呼吸系統疾病防控技術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SLT 綿羊肺成纖維細胞系的建立經過了嚴謹規范的操作流程。選取健康的綿羊幼羔,經嚴格的無菌處理后,在超凈工作臺中小心解剖分離出肺組織,去除表面的結締組織和血管。將肺組zhi剪碎成 1mm3 左右的小塊,用含雙抗(氨基糖苷類與 β- 內酰胺類抗生素)的磷酸鹽緩沖液反復沖洗,以清除血細胞和雜質。隨后加入細胞分散液(含酶解成分),在 37℃條件下處理 40-50 分鐘,使細胞分散。收集細胞懸液,經 70μm 細胞濾網過濾后,1000r/min 離心 5 分鐘,棄上清,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DMEM 培養液重懸細胞,接種于培養瓶中,置于 37℃、5% CO?恒溫培養箱中進行原代培養。培養初期,每 2-3 天更換一半培養液,待細胞匯合度達到 70%-80% 時進行傳代,目前該細胞系已穩定傳代至 50 代以上,細胞活力保持在 85% 以上。
該細胞系呈現典型的成纖維樣細胞形態,細胞呈長梭形,排列疏松,胞質豐富,具有明顯的極性和較強的貼壁生長能力。生長特性研究顯示,SLT 細胞在 DMEM 培養液中生長狀態最佳,相較于其他培養基,細胞增殖速度提高約 20%;最適培養溫度為 37℃,與綿羊的體溫相符;當胎牛血清濃度為 10% 時,細胞群體倍增時間最短,約為 48 小時。傳代至 40 代后,細胞形態和增殖速率無明顯變化,核型分析表明其染色體數目穩定,遺傳穩定性良好。
在功能特性方面,SLT 綿羊肺成纖維細胞系展現出豐富的肺成纖維細胞功能。免疫熒光檢測發現,細胞表達成纖維細胞特異性標志物如波形蛋白、Ⅰ 型膠原蛋白,進一步證實了其成纖維細胞屬性。該細胞系具有較強的分泌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多種細胞外基質成分,模擬體內肺部間質的構建過程,這對研究肺組織結構維持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SLT 細胞在肺部損傷模型中能表現出增殖活躍、遷移能力增強等特性,模擬肺部損傷后的修復反應,為研究肺部修復機制提供了理想模型。此外,該細胞系對綿羊常見的病原菌如肺炎支原體、巴氏桿菌等表現出敏感性,感染后會出現細胞形態改變、分泌功能異常等病變特征,為研究病原菌對肺部的侵染機制提供了良好材料。
SLT 綿羊肺成纖維細胞系在多個研究領域應用廣泛。在肺纖維化機制研究中,通過檢測細胞在不同刺激下的基質分泌變化,揭示了綿羊肺纖維化的發生途徑;在環境適應研究中,利用該細胞系評估了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對肺成纖維細胞功能的影響,為綿羊養殖環境優化提供了依據;在藥物篩選方面,建立了基于細胞活性和基質分泌功能的篩選模型,已篩選出多種具有抑制肺纖維化作用的化合物。
作為穩定可靠的綿羊肺成纖維細胞模型,SLT 不僅填bu了綿羊肺部間質細胞研究的空白,更為反芻動物呼吸系統生物學研究提供了重要工具,推動了綿羊肺部疾病防控技術的研發,對保障綿羊養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