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發綠色熒光的小鼠胚胎干細胞系
在細胞周期調控與胚胎發育研究領域,G1發綠色熒光的小鼠胚胎干細胞系憑借其du特的熒光標記特性與穩定的干細胞潛能,成為可視化追蹤細胞周期進程、解析胚胎干細胞命運決定機制的重要工具,為干細胞生物學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提供了創新的實驗模型。
細胞特性與標記原理:該細胞系源自 C57BL/6 小鼠囊胚內細胞團,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將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精準整合至 G1 期特異性表達的細胞周期蛋白 D1(Cyclin D1)啟動子下游,使細胞進入 G1 期時自發表達 GFP,在熒光顯微鏡下呈現明亮的綠色熒光,而處于 S、G2、M 期時熒光信號顯著減弱,為實時監測細胞周期轉換提供了直觀標記。細胞形態呈典型胚胎干細胞特征,圓形或橢圓形,核質比高達 1:1.2,細胞核大而清晰,核仁明顯,細胞緊密聚集形成克隆狀生長,邊緣光滑,克隆內部細胞連接緊密。核心參數穩定:qun體倍增時間約 18-22 小時,連續傳代 40 次后仍保持正常核型(40 條染色體,XY 性別決定);流式細胞術檢測顯示,G1 期熒光陽性細胞比例約 45%,與細胞周期自然分布規律一致;干細胞標志物 Oct4、Sox2、Nanog 免疫熒光染色均呈強陽性,表明其未分化狀態穩定;細胞純度達 96%,無微生物污染,保障了實驗的可靠性與重復性。
科研應用價值:在細胞周期調控研究中,該細胞系可通過熒光強度變化動態追蹤 G1 期向 S 期轉換的時間節點,結合 EdU 摻入實驗,能精準量化不同處理因素(如細胞因子、小分子抑制劑)對 G1 期滯留時間的影響,為解析細胞周期檢查點調控機制提供可視化數據。在胚胎干細胞分化研究中,當細胞向神經外胚層分化時,G1 期熒光持續時間延長約 30%,而向中胚層分化時熒光信號提前減弱,揭示了細胞周期時相變化與譜系定向分化的關聯,為探索干細胞命運決定的時序調控規律提供了關鍵證據。此外,該細胞系可用于構建嵌合體小鼠模型,通過熒光追蹤觀察供體細胞在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增殖與分化軌跡,其在囊胚注射后的嵌合率達 82%,為研究胚胎干細胞在體內的動態分布提供了理想工具。
培養與保存規范:需在滋養層細胞(如經絲裂mei素 C 處理的小鼠胚胎成纖維細胞)上培養,或使用含 LIF(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無血清培養基維持未分化狀態,培養基推薦采用 DMEM/F12 基礎培養基,添加 15% 胎牛血清、1% 非必需氨基酸、0.1mM β- 巰基乙醇及 1% 抗生素混合液。培養環境為 37℃、5% CO?、95% 濕度的恒溫培養箱,每日觀察熒光強度變化以監測細胞周期狀態。傳代時采用 0.25% 胰dan白酶 - EDTA 消化,待克隆邊緣細胞松動后終止消化,傳代比例 1:3-1:5,每 24-36 小時傳代一次,避免克隆過度生長導致分化。凍存液配方為基礎培養基 + 20% FBS+10% DMSO,經程序降溫后存入液氮,復蘇后細胞存活率達 90% 以上,熒光標記特性在復蘇后 3 代內即可wan全恢復。運輸方式建議采用干冰冷凍運輸,收到后立即復蘇培養,且該細胞系僅限科研使用,禁止用于人體相關實驗。
該細胞系以其精準的 G1 期熒光標記、穩定的干細胞特性及便捷的可視化操作,在細胞周期動態研究與胚胎發育機制探索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為揭示干細胞增殖與分化的調控網絡提供了強大的實驗支撐。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