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KD鞍帶石斑魚腎臟組織細胞系
在海洋生物研究領域,細胞系作為一種強大的研究工具,為深入了解生物的生理、病理以及遺傳特性等方面提供了重要途徑。GGKD鞍帶石斑魚腎臟組織細胞系便是其中備受矚目的存在,它為石斑魚及相關海水魚類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大門。
鞍帶石斑魚,又稱龍膽石斑魚,俗稱龍膽,是我國重要的海水養殖經濟魚類。其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生長快且適應性強,在我國南方海水養殖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在養殖過程中,石斑魚常受到多種病毒的侵襲,如虹彩病毒等,給養殖業帶來巨大損失。而腎臟作為魚類參與體液免疫的重要器官,同時也是眾多魚類病毒的重要靶器官,成為研究魚類抗病毒機制及病毒相關研究的關鍵切入點。
GGKD 鞍帶石斑魚腎臟組織細胞系于 2015 年 1 月 29 日保藏在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 CCTCC NO:C201516 。它的建立經過了復雜且精細的過程。首先選取鮮活的鞍帶石斑魚,在含有高濃度抗菌劑(濃度均為 1000IU/ml)的海水中充氣暫養 24 小時,以確保魚體健康且盡可能減少微生物攜帶。隨后,用醫用酒精浸泡 1 - 5 分鐘進行整體消毒,再用 75% 酒精二次消毒,在無菌超凈工作臺內解剖取出腎組織。將腎組織切塊后,用含有 400IU/ml 抗菌成分的 M199 溶液沖洗 4 - 6 次,以去除血細胞。接著,將處理后的腎組織加入細胞分離液在室溫下處理 20 - 30 分鐘,收集細胞懸液并加入含血清培養液終止處理,經濾網過濾、離心等步驟后,對細胞進行裂解血細胞處理,最終用增值培養液重懸細胞,置于 28°C 恒溫培養箱開始原代培養,每 2 - 3 天按半量換液方式更換培養液。當原代培養細胞長至匯合度為 60 - 90% 時,進行傳代培養,每 5 - 7 天傳代一次。目前,該細胞系已可連續傳至 65 代以上。
GGKD 細胞系具有諸多優良特性。在形態上,細胞低代次時,上皮樣和成纖維樣細胞同時存在,隨著傳代的進行,上皮樣細胞逐漸成為主要形態 。在生長特性方面,它在 M199 培養液中貼壁細胞多且生長速度快,相比 MEM、L - 15 培養液具有明顯優勢。細胞生長速度與添加胎牛血清濃度成正比,當胎牛血清濃度為 10 - 15% 時,細胞生長迅速,但考慮成本因素,傳至第 15 - 20 代后,胎牛血清濃度可適當降低至 8 - 10%,此時細胞依然能維持良好的生長狀態。同時,該細胞系對石斑魚虹彩病毒敏感,且細胞病變時間快,這一特性使其在石斑魚虹彩病毒的分離、繁殖及疫苗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它還能為其它海水魚類病毒的分離培養及疫苗研制等提供細胞材料,在魚類病毒學研究、病毒 - 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研究以及外源基因功能研究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通過轉染實驗,將綠色熒光蛋白報告質粒轉入 GGKD 細胞中,能觀察到明亮的熒光,表明該細胞系可用于體外基因功能鑒定 。在病毒感染實驗中,感染石斑魚虹彩病毒后,細胞內的細胞器如線粒體和內質網會發生變化并聚集在病毒工廠周圍,這為深入研究病毒 - 宿主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模型。
GGKD 鞍帶石斑魚腎臟組織細胞系憑借其獨te的生物學特性和廣泛的應用價值,已成為海洋生物研究,尤其是石斑魚相關研究領域中不可huo缺的寶貴資源,為推動海水魚類養殖產業的健康發展以及海洋生物科學的進步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